2011年全省公安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工作要点
2011年,全省公安人口与出入境管理部门要继续围绕 “警务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和谐警民关系”三大建设的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先争优为抓手,以创新改革为动力,着力抓建设、抓服务、抓管理,促进全省公安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
一、抓建设,进一步提升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
1、深入开展示范窗口和示范户籍室建设。继续创建一批示范窗口,争取县级人口与出入境示范窗口数量达到全省窗口的60%以上;深入推进派出所示范户籍室创建活动,不断改善派出所户政窗口的硬件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2、推进黄花国际机场口岸签证窗口建设。启动黄花国际机场口岸签证工作站建设;抓好黄花机场第三代航站楼内口岸签证大厅规划建设。
3、推动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协管员队伍建设。认真总结长沙等地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协管员队伍建设经验,提出建立由政府出资、公安管理的流动人口与出租屋协管员队伍的指导性意见,推动全省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协管员队伍建设。
4、开展省级实有人口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建设。将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境外人员等信息进行综合,实现各级人口出入境管理部门、基层派出所实有人口信息的个性化查询、统计、图表展示及集中管理需求,强化实有人口管控。
5、开展便民服务综合应用平台建设。以外网平台、短信平台、语音平台为基础,开展便民服务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实现业务办理、查询比对、提示通知、咨询服务、投诉受理等综合性、社会化服务应用。
6、进一步推进公民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信息归集力度;在有条件的县市开展试点,积极推进公民信息的归集和社会化应用服务。
2、推进黄花国际机场口岸签证窗口建设。启动黄花国际机场口岸签证工作站建设;抓好黄花机场第三代航站楼内口岸签证大厅规划建设。
3、推动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协管员队伍建设。认真总结长沙等地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协管员队伍建设经验,提出建立由政府出资、公安管理的流动人口与出租屋协管员队伍的指导性意见,推动全省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协管员队伍建设。
4、开展省级实有人口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建设。将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境外人员等信息进行综合,实现各级人口出入境管理部门、基层派出所实有人口信息的个性化查询、统计、图表展示及集中管理需求,强化实有人口管控。
5、开展便民服务综合应用平台建设。以外网平台、短信平台、语音平台为基础,开展便民服务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实现业务办理、查询比对、提示通知、咨询服务、投诉受理等综合性、社会化服务应用。
6、进一步推进公民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信息归集力度;在有条件的县市开展试点,积极推进公民信息的归集和社会化应用服务。
二、抓服务,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7、启动电子护照的签发工作。制定电子护照制作规范操作程序流程手册,抓好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确保高质量启动电子护照的签发工作。
8、开展网上受理、自助受理申请出国境证件业务。进一步完善出国境证件签注申请网上受理工作,探索扩大网上受理的出国境证件签注种类;试点开通居民赴港澳再次签注自助受理业务。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开展省内跨户籍地申领出国境证件业务。
9、全面下放赴港澳定居审批权。对已下放赴港澳定居审批权的地市加强指导,形成巡回检查制度;督促尚未下放权限的市州抓好机构、人员配备等前期准备工作,待条件成熟后全面下放赴港澳定居审批权。
10、简化再次赴港澳申请手续。在试点的基础上,简化再次赴港澳签注的申请手续。
11、不断提高居民身份证服务质量。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推进二代证换发工作;继续实施缩短制证期限、网上挂失补领、邮政速递居民身份证服务等便民利民措施,切实提高居民身份证服务质量。
12、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服务经济建设。进一步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落户政策,继续完善城乡户口迁移政策,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落户。
13、为引进外籍高层次人才开通办证绿色通道服务。简化外籍高层次人才办证的程序和手续,提升服务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水平。
8、开展网上受理、自助受理申请出国境证件业务。进一步完善出国境证件签注申请网上受理工作,探索扩大网上受理的出国境证件签注种类;试点开通居民赴港澳再次签注自助受理业务。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开展省内跨户籍地申领出国境证件业务。
9、全面下放赴港澳定居审批权。对已下放赴港澳定居审批权的地市加强指导,形成巡回检查制度;督促尚未下放权限的市州抓好机构、人员配备等前期准备工作,待条件成熟后全面下放赴港澳定居审批权。
10、简化再次赴港澳申请手续。在试点的基础上,简化再次赴港澳签注的申请手续。
11、不断提高居民身份证服务质量。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推进二代证换发工作;继续实施缩短制证期限、网上挂失补领、邮政速递居民身份证服务等便民利民措施,切实提高居民身份证服务质量。
12、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服务经济建设。进一步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落户政策,继续完善城乡户口迁移政策,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落户。
13、为引进外籍高层次人才开通办证绿色通道服务。简化外籍高层次人才办证的程序和手续,提升服务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水平。
三、抓管理,进一步提升服务公安现实斗争的能力
14、强化人像比对系统的应用。依托全省人口管理人像比对系统,全面核对、清理全省人口管理信息系统中一人多身份信息。将人像比对技术全面应用到常住人口管理、出入境管理、身份证受理等业务系统中,为人口出入境业务办理提供身份核对和预警手段。
15、实施无纸化审批和电子档案管理。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无纸化审批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办公成本;积极探索人口与出入境业务档案电子化管理模式,建立全省常住人口出生登记、户口补登补录、年龄民族姓名等主项信息变更申请资料及各类出入境办证受理资料电子档案库。
16、加强流动人口信息的采集和录入。提高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率和采集质量;探索建立用人单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责任机制,试行将“社区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延伸到用人单位,强化“以业管人”。
17、创新外国人管理工作举措。推进涉外案事件进入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平台,深入推动公安机关各警种外国人管理协作配合机制的落实;加强规范化建设,指导市州建立接待邀请单位信誉等级评价制度,加强对接待邀请单位的管理,进一步规范签证居留许可的受理审批工作。
18、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认真总结居住证发放经验,进一步完善居住证的制作、发放、管理;出台专门规范,推进居住证与相关权益的有效关联,逐步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
15、实施无纸化审批和电子档案管理。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无纸化审批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办公成本;积极探索人口与出入境业务档案电子化管理模式,建立全省常住人口出生登记、户口补登补录、年龄民族姓名等主项信息变更申请资料及各类出入境办证受理资料电子档案库。
16、加强流动人口信息的采集和录入。提高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率和采集质量;探索建立用人单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责任机制,试行将“社区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延伸到用人单位,强化“以业管人”。
17、创新外国人管理工作举措。推进涉外案事件进入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平台,深入推动公安机关各警种外国人管理协作配合机制的落实;加强规范化建设,指导市州建立接待邀请单位信誉等级评价制度,加强对接待邀请单位的管理,进一步规范签证居留许可的受理审批工作。
18、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认真总结居住证发放经验,进一步完善居住证的制作、发放、管理;出台专门规范,推进居住证与相关权益的有效关联,逐步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
四、抓队伍,进一步提升警种整体素质和形象
19、深入开展苦练基本功活动。根据岗位特点和素质要求,分期分批举办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班,重点加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
20、依托网站和媒体宣传,狠抓队伍形象宣传。完善人口与出入境管理门户网站建设,拓宽警民联系渠道;积极与媒体合作,广泛宣传人口与出入境政策法规和队伍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增强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影响力。
21、深入开展“双十佳”评选活动。继续开展“十佳示范窗口”和“十佳服务标兵”的评选活动,并通过评选活动推出一两个在全省叫得响的先进典型。
22、进一步扩大国际警务交流和合作。深化与韩国光州地方警察厅的友好合作关系,以此为平台,探索开展境外警务培训业务。
20、依托网站和媒体宣传,狠抓队伍形象宣传。完善人口与出入境管理门户网站建设,拓宽警民联系渠道;积极与媒体合作,广泛宣传人口与出入境政策法规和队伍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增强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影响力。
21、深入开展“双十佳”评选活动。继续开展“十佳示范窗口”和“十佳服务标兵”的评选活动,并通过评选活动推出一两个在全省叫得响的先进典型。
22、进一步扩大国际警务交流和合作。深化与韩国光州地方警察厅的友好合作关系,以此为平台,探索开展境外警务培训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