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东:他乡亦故乡,扎根益阳12载的“异乡警察”

发布时间:2022-08-17 15:50  来源:湖南公安 字体:   

2010年,29岁已是教师的他,怀揣着对侦破大案要案的向往,毅然考入益阳警队,选择离老家江苏新沂千里的异乡扎根,这一呆就是12个年头,他就是王维东,现任益阳市公安局赫山分局笔架山派出所副所长。

当梦想照进现实:原来当警察不仅仅是破大案


王维东刚入警便成为了益阳公安“尖兵”——特警支队雷霆突击队的一员。经历过多次特勤任务后,他说,“如果可以,还是希望能办个漂亮的大案。”入警3年后,他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赫山公安分局的一名基层办案民警。从龙光桥派出所到笔架山派出所,多年的基层经历使他明白,办“小案”,管“小事”,是保障人民安宁,维护社会安定的关键。

20194月的一天下午,天降暴雨。一名女子启动车时发现,自己的车胎被刀扎破,于是立刻报警。由于暴雨天气,取证变得十分困难。车辆没由来地被损毁,年轻的报警人害怕得不敢出门。尽管当时追查不到很多有用的线索,但王维东铁了心要破案。他用大半月的时间,对仅有的线索反复分析,终于发现了蛛丝马迹,顺利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

得知嫌疑对象已被抓获,“多亏你了王警官,我现在终于敢出门了!”报警人在电话那端开心的连声道谢,王维东也笑了。

这对于我们来说,也许是司空见惯的小事,但对一个普通群众或一个家庭来说,可能就是影响人生的难事、大事。”秉承着这样的工作理念,王维东主动倾听民声民意,倾力解决民困民忧,扎扎实实地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做了很多好事。任笔架山派出所副所长的这4年多,王维东共接处警2000余起,至今保持执法零违纪、办案零投诉、案件零上访的记录。

当外乡人融入益阳农村:“聊”出感情,也能“聊”降发案率


冲劲十足的王维东初到农村所时,时常因听不懂方言而感到为难。当他鼓起勇气放下面子、耐着性子多走、多听、多问,真正走进农村生活后,乡亲们才慢慢接纳了这个有礼貌有耐心的“外地”民警。

不会说益阳方言的王维东,不仅能和乡亲们聊到一起,还能把诈骗类案件发案率“聊”下去。“大爷您知道吗,隔壁乡一小伙子信了别人说的银行卡出租能赚钱,结果是帮诈骗犯洗钱,被我同事抓了去。”在挨家挨户宣传反诈知识时,王维东发现老年人更能听进去身边的真实案例,于是在上门走访、采集指纹、法制宣传、排查安全隐患的工作中,见缝插针地分享防范诈骗的小故事。

乡村振兴,平安是基础。在防诈案例“口口相传”,防诈方式“面面俱到”的笔架山乡,202215月的诈骗类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约71.4%,反诈宣传取得良好成效。

当惊心动魄的场景出现:奋勇争先冲在第一线


惊心动魄的瞬间,其实王维东经历过多次,不仅有他儿时梦想中的破大案,更有危难中的紧急营救。

20212月的一天,正值春运高峰期。连轴转的王维东刚交接完班不久,便接到市局110指令:中堂村319国道地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小车翻入水渠,驾驶员生死不明。王维东立即带领辅警赶往现场。

只见一辆银色轿车“四脚朝天”翻倒在水里,车头部分已被河水淹没,车尾半露在外,见不到车内人员。见到水里已有一位村民在尝试施救,王维东来不及多想,迅速滑下3米多高的护坡跳入水中参与救援。

“往后走!快往后!”车辆慢慢在往下沉,因水压太大车门无法拉开,尝试警棍破窗未果后,王维东大声喊话,让车内人员向车尾安全部位转移。此时岸边群众抛下救援绳,帮助捆绑车轮延缓车辆下沉,另外两名村民见状也跳入水中,4人合力将车辆推向岸边,很快将车辆后排车门拉开一道缝。被困在车内的驾驶员夫妇安全获救。

益阳是我的第二故乡,当人民群众需要人民警察的时候,我就一定会在。”每一次群众需要的时候,王维东都犹如利剑出鞘般不顾自身安危,始终用坚韧和执着,真心热情服务群众。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演绎了一名基层民警对职业的忠诚,诠释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对平凡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