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此多娇——缅怀毛泽东同志逝世四十五周年

发布时间:2021-10-15 15:29  来源: 字体:   

“幼年时,在老一辈人口中崇拜你;少年时,在敌人的抹黑中质疑你;青年时,在社会的摸索中敬佩你。虽未与你谋面,却在某些深夜与你亲切交谈,你是要给鹅城带来公平的张牧之,也是黄四郎口中让人痛恨的张麻子。翻遍族谱,难寻半笔权贵;拂袖转身,留下一个中国,人民说你万岁,你说人民万岁。”

——题记:摘自微博网友评

第一次听见你的名字,是在老屋祠堂的外墙,青灰的石砖上,用浓黑的笔墨,书写着斗大一行“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那些字连同这间旧屋一样,上了年岁,略显斑驳。那年我正上小学一年级,糊里糊涂初学几个字,便想四处张扬我的才学。放学归家,路过石巷,仰头以望,却不识得“泽”字,便好奇地去问奶奶。她眼睛是不大看得清了,但当我问起这行字是何意时,奶奶的眼里,忽得就亮起了光,嘴角勾起了弯。她握着我的小手,一字一句的念出那一行斑驳的大字,还跟我说起了他的往昔峥嵘岁月。奶奶说起他名字的时候,是如此的虔诚、敬仰,坚定有力,仿佛真的有一轮骄阳,欲出东方,誓要一洗这无边长夜。彼时懵懂,不觉深意,大有奇闻异事、神话故事之感:有一位很厉害很厉害的人,在远远的天边,注视着我们,守护着我们。

年岁稍长,在五年级的课本上我学到他的诗,是那首《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我当初以为我学懂了这首诗,邀功似的在老师面前,流利地背诵。那神情,仿佛我也随着广大工农红军战士们一起,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包括后来的《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我也以为我懂了,我尝试着解读“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也试着模仿那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豪情,或者念及“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温柔。后来,我开始接触关于他的影视剧或者历史书,《毛泽东文选》等系列文章那时还是读不通的,《恰同学少年》倒是挺适合我。青年毛泽东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形象也就这样伴随着他的名字扎根在我心里,发芽,壮大,直至成为一株参天大树和永远不倒的旗帜。从“学不成名誓不还”到“粪土当年万户侯”,从一介书生变成指点江山的热血青年,我顺着银屏和绘本,或者短篇故事,淌过历史长河,好像真的看见了他年轻时激情万丈的模样。正如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上所说:“年轻的毛泽东同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

他是为彻底改变中国命运而生的。1920年11月,毛泽东同志创建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这是中国最早的党组织之一。1921年初,毛泽东把新民学会的宗旨“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这不仅仅是新民学会的宗旨,也是毛泽东的毕生追求。从“学不成名誓不还”的求学理想到“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伟大胜利,我们无法得知他在此前救亡图存的道路上走了多少弯路,摔了多少跟头;从“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天到“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换天,我们的记不清楚他为此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做出了多大的牺牲。他后悔吗?后悔自己的选择吗?在骄杨枯朽、长子牺牲的那一瞬间,他痛心吗?我依稀记得小学课文里,那句“青山有幸埋忠骨,马革何须裹尸还”所抒发的慷慨大义和深藏的痛苦无望。我隐约的明白,他是一个父亲,但更是中华民族伟大的解放领袖和旗帜,他以悲歌贺华夏,“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他心里装着的,是万万千千中华人民的幸福,这既是他的初心,也是全体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唤起工农千百万”到“六亿神州尽舜尧”,从重视民众到一切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人民”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所在,是毛泽东诗词最绝艳的魅力,是激励毛泽东奋斗终生的不变初心。他始终深深地为人民疾苦所忧患,在《七律二首·送瘟神》的“小序”中写道:“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他始终为人民的壮举而高歌,相信人民群众可以创造出无限的奇迹,“十万工农下吉安”“中华儿女多奇志”“六亿神州尽舜尧”“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毛主席用最惊艳和浓厚的笔触为我们解读何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他的眼里,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可爱的、伟大的、向上的,只有紧紧团结和依靠着他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才会有美好的明天和光明的未来。他为“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的发展局面而自豪;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建设成果而欣喜;为“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的冲天干劲而感同身受;为“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美好社会而夜不能寐;为“不爱红装爱武装”“拒腐蚀,永不沾”的一代新人而日思夜想。

他是这么要求共产党人,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四十五年后的今天,我们依旧可以从他的诗词字画里看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所展现出来的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优秀品质。那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坚强不屈的品质使毛主席带领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岁月里,依然一如寒霜中的雪梅绽放燎原的星星之火,依然可以让广大无产阶级坚信他们生于最可爱的中国,生于“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他放眼全球,胸怀天下,诸如那句:“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格局和心胸,这正是他能在纷杂错乱的五千年未有之大乱世中依旧清楚的认识到中国革命正在面对的困境和真正面临的敌人的原因所在。

我敬仰他,一如我敬畏生长在这片神州赤土的人民;我想要再深刻的了解他,一如我当年第一次听闻他名字后的那种无法压抑的好奇和追寻;但我想拥有他“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为家国奉献之灵魂,拥有他“六亿神州尽尧舜”为人民谋幸福的赤子之心,更想替他好好看一看如今的中国,江山如此多娇。

前救亡图存的道路上走了多少弯路,摔了多少跟头;从“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天到“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换天,我们的记不清楚他为此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做出了多大的牺牲。他后悔吗?后悔自己的选择吗?在骄杨枯朽、长子牺牲的那一瞬间,他痛心吗?我依稀记得小学课文里,那句“青山有幸埋忠骨,马革何须裹尸还”所抒发的慷慨大义和深藏的痛苦无望。我隐约的明白,他是一个父亲,但更是中华民族伟大的解放领袖和旗帜,他以悲歌贺华夏,“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他心里装着的,是万万千千中华人民的幸福,这既是他的初心,也是全体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唤起工农千百万”到“六亿神州尽舜尧”,从重视民众到一切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人民”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所在,是毛泽东诗词最绝艳的魅力,是激励毛泽东奋斗终身的不变初心。他始终深深地为人民疾苦所忧患,在《七律二首·送瘟神》的“小序”中写道:“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他始终为人民的壮举而高歌,相信人民群众可以创造出无限的奇迹,“十万工农下吉安”“中华儿女多奇志”“六亿神州尽舜尧”“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毛主席用最惊艳和浓厚的笔触为我们解读何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他的眼里,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可爱的、伟大的、向上的,只有紧紧团结和依靠着他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才会有美好的明天和光明的未来。他为“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的发展局面而自豪;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建设成果而欣喜;为“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的冲天干劲而感同身受;为“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美好社会而夜不能寐;为“不爱红装爱武装”“拒腐蚀,永不沾”的一代新人而日思夜想。

他是这么要求共产党人,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四十五年后的今天,我们依旧可以从他的诗词字画里看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所展现出来的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优秀品质。那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坚强不屈的品质使毛主席带领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岁月里,依然一如寒霜中的雪梅绽放燎原的星星之火,依然可以让广大无产阶级坚信他们生于最可爱的中国,生于“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他放眼全球,胸怀天下,诸如那句:“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格局和心胸,这正是他能在纷杂错乱的五千年未有之大乱世中依旧清楚的认识到中国革命正在面对的困境和真正面临的敌人的原因所在。

我敬仰他,一如我敬畏生长在这片神州赤土的人民;我想要再深刻的了解他,一如我当年第一次听闻他名字后的那种无法压抑的好奇和追寻;但我想拥有他“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为家国奉献之灵魂,拥有他“六亿神州尽尧舜”为人民谋幸福的赤子之心,更想替他好好看一看如今的中国,江山如此多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