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分析▲▲▲
诱导性宣传迷惑孩子
在钱女士看来,使用平板电脑下载都需经过验证密码这一步,所以放心地将平板电脑交给未成年的儿子进行娱乐,并未对孩子上网浏览的内容进行监管。在许多视频软件中,常常会推送各类网络游戏的广告,从此类广告进入链接便可以免密进行下载安装。钱女士的儿子小陆,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下载了多款网络游戏,而游戏中的一些诱导性语言让缺乏辨别能力的小陆进行多次充值。本起事件中,钱女士未经核实就随意在孩子的指引下进行面部识别,监管的缺失也是主要因素。
民警支招▲▲▲
家长应切实担起监管责任
面对网民低龄化的现状,花样多变的网络游戏公司开始“专攻”中小学生,诱导性欺骗中小学生使用“压岁钱”乃至家长的“血汗钱”进行充值。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经常对孩子上网课使用的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检查,查看社交软件及银行账户的支付款项,切忌麻痹大意,随意扫码、扫脸认证。作为监护人,家长要教会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切忌通过欺骗父母的方式进行充值。